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2.在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
A.记忆
B.思维
C.感知觉
D.注意
3.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4.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回退现象
5.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负向迁移
B.原型启发
C.思维定势
D.功能固着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指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题干中丽丽用10分钟背会了之后,又继续读5分钟,用的正是过度学习的方法。ABC选项,均是有助于知识保持的方法,但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D。
-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纯粹的感觉只有在新生儿中才有,而在儿童和成年人实际的心理活动中,单纯的感觉是很少的,总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由于感觉和知觉的密不可分,因此,常将两者统称为感知。发展心理学认为,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方面是感知觉,并且在婴儿认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故本题选C。
-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题干中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属于组织策略中的归类策略。A选项,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主要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等。不符题意,故不选。B选项,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或资源利用)策略。不符题意,故不选。D选项,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如画线。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C。
-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高原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般出现在技能练习的中期。题干表述即是“高原现象”。故本题选C。
-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联想,人们可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其中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比如鲁班被茅草割破手而发明锯子,人们由于鸟在天空飞得到启示发明飞机等就是原型启发现象,而原型就是锯齿状的小草,飞机的原型就是鸟。符合题意。A选项,负向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不符题意,故不选。C选项,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定势使解决问题的思维刻板化。不符题意,故不选。D选项,功能固着是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