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上有所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均衡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2.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 )的新阶段。它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A.非正式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后制度化教育
3.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民国初期
B.清初
C.民国中期
D.清末
4.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社会抑制的作用?( )
A.一个热衷于表现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执勤
C.一个新手在老工人的监督下学习复杂性操作
D.一个领导在为本单位职工做报告
5.在教育的领域,学校最重要的缺失性需要是( )。
A.安全需要、自尊需要
B.自尊、爱与归属感
C.求知需要、爱与归属感
D.自尊需要、求知需要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的差异。题干中,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都不一样,说明不同儿童具有个别差异性。故本题选D。
-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并且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故本题选C。
-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道路。故本题选D。
-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抑制。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作社会干扰,也叫社会抑制。比如,考试时,有些考生会因为老师站在旁边,一个字都写不出来。选项C“一个新手在老工人的监督下学习复杂性操作”容易产生社会抑制。故本题选C。
-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复杂多样的需要区分为从低到高的七大类,并把其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称为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把较为高级的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称为心理需要或生长需要。在教育的领域,学校最重要的缺失性需要是自尊、爱与归属感。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