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老师关于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属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 )。
A.一般文化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2.小组讨论过程中,当一个参与者看到其它参与者积极发言参与讨论,他也会积极思考参与。集体活动中,当一个学生看到本小组同学都积极参与活动,他也会想要积极参与。这种现象属于( )。
A.社会抑制
B.社会助长
C.去社会化
D.社会懈怠
3.来自新市民家庭的小盛这学期转学到某小学,对于陌生的环境,加上生性胆怯,小盛很害怕和同学交流,因此,班主任刘老师课后经常鼓励小盛,让他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慢慢地,小盛发现自己变得开朗活泼起来,该案例中,刘老师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A.改善认知法
B.系统脱敏法
C.惩罚法
D.肯定性训练
4.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 )的过程。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5.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知识包括:(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4)文化知识,指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是语文老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故本题选C。
-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助长。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根据题干描述为社会助长。故本题选B。
-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肯定性训练。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在于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题干教师做法符合肯定性训练的内涵和要求。故本题选D。
-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明确问题又叫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用画图表、路线图等具体形式表征问题是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问题的阶段。故本题选B。
-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相对评价可用来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或比较不同群体间学习成绩的优劣。所以比较适合于选拔人才。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