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说过:“造成我们思维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说明了(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A.高原现象
B.原型启发
C.酝酿效应
D.反应定势
2.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性
C.主动感
D.勤奋感
3.某学生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作为是非判断的准则,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该学生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4.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下列学校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甲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公正评价
B.乙学校让扰乱课堂秩序的小明长期停课
C.丙学校要求学生提前半小时来校晨跑和早读
D.丁学校不允许学生参与班级公约的制定
5.小学艺术课程属于( )。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题干中,已有知识对思维起障碍作用,体现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故本题选D。
-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青少年在为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做心理斗争,即随着他们把参考对象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与同伴是怎样的相同,同时又与其他任何人有着独特的不同。题干中,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故本题选B。
-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把个体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习俗、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其中,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良心公正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个体的认识超越了法律,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题干中的表述属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的特征,因此是后习俗水平,故本题选C。
-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保障学生平等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并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A选项正确。第十二条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或者变相开除学生,不得以长期停课、劝退等方式,剥夺学生在校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权利;对转入专门学校的学生,应当保留学籍,原决定机关决定转回的学生,不得拒绝接收。B选项错误。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按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有休息、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不得统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到校参加课程教学活动。C选项错误。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学生的参与权和表达权,指导、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章程、校规校纪、班级公约的制定,处理与学生权益相关的事务时,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学生意见。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艺术科学的整合课程,即将音乐、美术、工艺、戏剧、表演、舞蹈等各门学科整合而成一门课程。小学艺术课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把和艺术相关的课程融合在一起属于综合课程。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