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教育目的观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 )。
A.教育目的在于使儿童适应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B.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C.教育应从人的本性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的发展
D.教育即生活,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
2.刚进入课堂的孩子都会慢慢通过学习课堂纪律来减少受到批评的次数。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属于( )。
A.同化
B.平衡
C.顺应
D.客体永恒性
3.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
A.小组活动
B.学科活动
C.阅读活动
D.群众性活动
5.学生小明在复习历史时,习惯用列提纲和画历史事件发展轴线的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历史事实。这一方式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复述策路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路
D.计划策略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A 【解析】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具体观点是:(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2)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BC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观点。D属于生活本位论的观点。教育目的在于使儿童适应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强调从社会环境出发来确定教育目的,属于社会本位论。故本题选A。
- 2.【答案】C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同化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指的是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个体的认知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适应新的环境。平衡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客体永久性指的是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题干中,孩子通过改变自己大脑的认知结构来学习课堂纪律,正是顺应的体现。故本题选C。
- 3.【答案】A 【解析】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本要素:(1)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初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3)注重综合化的学习,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扩大知识范围。“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学科基础知识。故本题选A。
- 4.【答案】D 【解析】群众性教育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较多,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活跃学校生活,创造某种气氛和一定的声势有很大的作用。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故本题选D。
- 5.【答案】C 【解析】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词语、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的结构的把握。题干中小明的做法是列提纲,属于组织策略中的纲要策略。D选项属于元认知策略。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