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1907年,10岁的皮亚杰在公园发现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随即写了一篇关于麻雀的文章,文中皮亚杰细致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奠定了他对生物学和哲学的浓厚兴趣,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后来又将这种研究产生兴趣转向心理学,采用临床法方法,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最终总结归纳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建构主义发展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婴儿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知识,从而认识物体。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例如我看到一只鸟,会飞、有羽毛、无齿有喙是他的特点,我认为鸟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我的图式。每个人的图式都是不同的。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拔浪鼓时,伸手去抓,握住后摇晃拔浪鼓。这系列的动作包括视、听、抓握及晃动等,这样一个行为模式显然是有其神经系统生理基础的,完成这一行为的神经系统生理基础即是一种图式。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例如我见到了一只麻雀,它符合会飞、有羽毛、无齿有喙的特点,因此我推测麻雀也叫做鸟。这种不改变原有结构,直接把新刺激吸收进来的过程就是同化。
适应的另一个途径是顺应。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例如我后来在书中学习到鸵鸟也属于鸟类,但是不符合我原有图式中鸟需要会飞的特点,为了学习这个新知识,我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刺激,这就叫做顺应。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