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是什么,在实践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本文试图加以系统阐述。
一、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包括以下三方面含义。
1.主动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被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有学者指出:“当今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都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儿童正普遍处于一种‘受逼’学习的状态……儿童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他必须处于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为此,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儿童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责任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2.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独立性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品质。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控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