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指个体自愿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行为。分享行为作为一种互惠性亲社会行为,对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个体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多年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各地区积极主动地倡导分享教育。然而,由于分享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导致分享教育未能收获应有效果。因此,重申幼儿分享教育实施的价值、反思分享教育低效性原因、探索如何提高幼儿分享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一、分享教育的价值
分享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对个体、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分享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个体多面发展的教育受到各国的重视,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儿童”。当前,这一教育观念已成为当今国际幼儿教育的共同理念。个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这三个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儿童分享观念、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分享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分享观念、培养儿童分享行为,进而促进培养“完整儿童”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分享教育的实施顺应了我国现实国情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需求
“中心化”是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自我—他人关系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处于此发展阶段的儿童从自我角度出发更多关注自我的需要和情感的满足,很难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需求。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去中心化”机能的获得,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关注他人需求。然而,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现象已成为我国特有国情。儿童因缺少与兄弟姐妹之间共同生活的经历,加之隔代教育形成的溺爱等,导致儿童生活中习惯于独享一切、独霸一切,难以察觉到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环境使得儿童分享观念、分享行为发展的条件先天不足,分享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促进儿童人格健康的发展。
此外,分享被视为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效而适宜的分享教育有助弘扬分享这一传统美德。由此可见,分享教育的实施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分享教育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竞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分享教育帮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分享观念、促进其分享行为发展,有利于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和亲社会性的发展,为儿童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从长远来看,幼儿分享教育的进行将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