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中学资料 >

第一模块汉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现代汉语第七节句子修辞答案解析

2024-01-30 10:42:36
中师华图
分享:

第七节 句子修辞

1.【答案】A

【解析】A 项,出自近现代鲁迅的《自题小像》。诗句大意:这份感情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寒星”出自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轩辕:黄帝。这里象征着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诗句未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B 项,出自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大意: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一夜飞度”夸张。C 项,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大意: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百丈冰”“万里凝”夸张。D 项,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诗句大意: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一日看尽”夸张。故本题选 A。

2.【答案】B

【解析】A 项,拟人,将“怨”赋予“羌笛”,使其具备人的心理。诗句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本句大意: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B项,用典,后一句运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诗句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本句大意:是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C 项,拟人,以“开门”“翻书”赋予“南风”人的动作。诗句出自宋代刘攽的《新晴》。本句大意:只有南风这位老朋友,招呼不打一声,推门而入又翻书。D 项,拟人,把“才思”“惟解”赋予“杨花榆荚”人的动作。诗句出自唐代韩愈的《晚春》。本句大意:连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故本题选 B。

3.【答案】B

【解析】题干中将人菌大战比喻为“大国之间的军备竞争,精益求精,交互胜出”,指的是在人菌大战中,总是有少数细菌天然就对此类抗生素有抵抗力,因而存活下来。于是为了消灭这些细菌,人类又研发出更强的抗生素。B 项最能说明该比喻的内涵,其余项解说不符合这一比喻的内涵。故本题选 B。

4.【答案】B

【解析】A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木杆”比作“羽箭”。B 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个世纪”是夸张手法。C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槐树葱茏的枝叶”比作“绿色屏障”。D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这种情况比作“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这种情况。故本题选 B。

5.【答案】D

【解析】文段结尾“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的特点是用疑问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起强调的作用。本句强调的是读书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并非强调原因。故本题选 D。

6.【答案】C

【解析】A 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喻为“剪刀”,“裁”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项,运用了借代、拟人的修辞手法,“落红”代指落花,同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把花当作人来写,赋予花以人的动作和感情。C 项,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D 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当作人来写。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A、B、D 三项都用了拟人的修辞,C 项无拟人修辞。故本题选C。

7.【答案】D

【解析】A 项,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可叫“换名”。B 项,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C 项,仿拟是按照已有的语言表达形式,临时造出新的语言形式的一种辞格。仿拟所模仿的一般为固定词语或短语,也可以扩大到句子、段落、篇章,甚至语体、风格。D 项,婉曲是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例句中,“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便是委婉地道出聂耳过早地离世。故本题选 D。

8.【答案】B

【解析】互文是通过上下文意互相交错、渗透、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格。A 项,出自王昌龄《出塞》,本句大意: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B 项,出自王维《山居秋暝》,本句大意: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使用了对偶的修辞。C 项,出自《木兰诗》,本句大意: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是“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和“贴好花黄”的共同条件。D 项,出自杜牧《泊秦淮》,本句大意: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堤。故本题选 B。

9.【答案】A

【解析】A 项,借代。“五斗米”代“俸禄”,语出《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句意为:我不能为那微薄的官俸弯腰行礼。B 项,双关和比喻。“丝”与“思”形成谐音,突出思念之意,语出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C 项,夸张。从“翻手”“覆手”可以看出,此句意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D 项,拟人。“不言”“自明”都是表示人的具体行为动作,将“冰”“炭”拟人化。语出《晋书·王沈传》。此句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故本题选 A。

10.【答案】D

【解析】A 项,比喻。将“白云”比作“游子”,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本句大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像行踪不定的游子,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 B 项,比喻。将琵琶乐声比作珍珠掉落玉盘的声音。本句大意: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C 项,比喻。诗人以“蓬”“雁”自比,用比喻的手法,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本句大意: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D 项,对偶、用典。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两个典故,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故本题选 D。

11.【答案】A

【解析】题干“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的是互文的表现手法。A 项,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烟”和“月”既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运用了互文的表现手法。本句大意: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B 项,出自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本句大意: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未运用任何表现手法。C 项,出自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夜飞度”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本句大意: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D 项,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本句大意:长

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未运用表现手法。故本题选 A。

12.【答案】D

【解析】A 项,出自李朴《中秋》,意思是:一片清光满空,皎洁的月亮腾起,云中的仙风寂寥无声息。“宝镜”采用比喻的手法,喻指月亮,因中秋月圆似镜。B 项,出自陆游《题海首座侠客像》,意思是:中原大地黄尘滚滚胡人气焰嚣张,沦陷区人民血肉模糊喂饱了豺狼。“豺狼”采用比喻的手法,喻指金朝治统治者。C 项,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意思是: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白银盘”和“青螺”采用比喻的手法,“白银盘”喻指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喻指洞庭湖中的君山。D 项,出自唐代韩愈的《李花赠张十一署》,意思是:太阳从海面升起,刹那间光芒万丈,映照着青天的朝霞。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金乌”采用借代的手法。ABC 三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 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故本题选 D。

13.【答案】B

【解析】A 项,“屋中男妇饥不餐,船上猎鹰饱食肉”,饥饿的“屋中男子”和饱食肉块的“猎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句出自清代蒲松龄的《挽船行》。B 项,“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而并无对比的修辞。用“百丈冰、万里凝”夸大了天气的严寒。句子大意: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惨淡:昏暗无光。诗句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 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身上“衣单”的感受与“愿天寒”的渴望形成对比。诗句出自白居易的《卖炭翁》。D 项,“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指昔时满殿的宫女与今日一宫仅有鹧鸪形成对比。句子大意: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诗句出自李白的《越中览古》。故本题选 B。

14.【答案】B

【解析】A 项,诗句出自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将“浪花”比喻成“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 项,诗句出自唐代·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代指宝刀。“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以身佩宝刀代从军行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 项,诗句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将“瀑布”比喻成“银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 项,诗句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梨花”比喻成“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本题选 B。

15.【答案】D

【解析】该句兼用了对偶、顶真、反复的辞格,突出了英雄出自群众,光荣归于人民的观点。故本题

选 D。

16.【答案】A

【解析】①句,比喻,将“银波”比作“鱼鳞”。

②句,拟人,将“根”“叶”当作人来写。

③句,对偶,“长城”对“大河”,“内外”对“上下”,“莽莽”对“滔滔”。

④句,夸张。故本题选 A。

17.【答案】C

【解析】A 项,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聪明过分”其实是在讽刺当时的“我”自作聪明。B 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比作“火花”,展现了星星晶莹可爱、富有活力的特点。D 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眉毛”比作“灌木丛”,突显了眉毛又浓又粗的特点。故本题选 C。

18.【答案】D

【解析】D 项,反问句是明知故问,答案往往包含在句子中,用肯定表否定,或用否定表肯定。本句中“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和“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疑问句,后面的两个选择问句分别是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因此,本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应是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故本题选 D。

19.【答案】B

【解析】①赋予“风”以人的动作,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把“春天”比作“娃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词性一致、结构相同、意义相关,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④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组合在一起,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故本题选 B。

20.【答案】C

【解析】例句用到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该句出自李白《将进酒》。钟鼓:指的是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二者代指富贵人家的生活。A 项,该句出自高适《燕歌行》。铁衣:铠甲。代指戍守边疆的战士。用到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玉箸:玉做的筷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闺中女子因思念戍边丈夫而流下的泪比作白玉做的筷子。B 项,该句出自李颀《送魏万之京》。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用到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 项,该句出自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无语东流”把人的情态赋予长江水。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 项,该句出自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中“绿”代指叶,“红”代指花。用到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故本题选 C。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和词语的使用。句中将“丝绸之路”比作“迷人的曲线”,与后文中“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不搭配,这三个词均无法体现“迷人”的特点。因此比喻不恰当。故本题选 A。

22.【答案】D

【解析】A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眉黛”,把“小屋”比作“眉梢上的痣”。B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失去慈母的人”比作“插在瓶子里的花”。C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人的面庞”,把“树”比作“人的姿态”。D 项,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听觉形象——小提琴曲来形容视觉形象——荷塘中的月色。故本题选 D。

23.【答案】D

【解析】A 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枣树”“站”的动作和“潇潇洒洒”的情态。B 项,最后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此刻还有什么不能做的事情吗?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吗?”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C 项,三个“向南方”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浓厚情感,运用了反复的修辞。D 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故本题选 D。

24.【答案】C

【解析】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格,也叫“譬喻”。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A 项,该句没有喻体,不具备比喻的修辞特征。B 项,该句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该句赋予薄雪以人的情感—

—害羞。C 项,该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片松树比喻成一道剑眉。本体是松树,比喻词是像,喻体是剑眉。D 项,该句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扩大夸张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很“大”“多”“强”等的夸张形式。该句扩大了天气的炎热程度。故本题选 C。

25.【答案】D

【解析】A 项,采用了夸张。译为: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B 项,采用了互文。嚣:叫喊。隳突:骚扰。译为: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C 项,采用了比喻。译为: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D 项,采用了借代,用“足”借代“马”。译为: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故本题

选 D。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第一模块汉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现代汉语第七节
句子修辞答案解析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